既生生,何死死,
昨問生,今問死,
生死如言又不若,
死無懼,生何懼。
卜釋:既然宇宙和自然規律創造了生命,為什麼又非得讓它終結?這是對天道發出的質疑。人們一直處於對生命本質的追尋中,雖然可以用文字和邏輯來定義和討論生死,但它們的真實體驗和本質卻超越了人類的語言和理性。當人能直視最極致的虛無而毫無畏懼時,生命中的所有具體困境和煩惱自然也就無法構成真正的恐懼。
沒有死,生便沒有意義;沒有生,死也無從談起。
「生生」不是指一次的生命,而是指生命的本質、生長的規律、生生不息的狀態,它強調了生命旺盛、充滿活力的存在。「死死」強調了死亡的必然性、終極性、滅絕的狀態,不是單純的死,而是指死亡的歸宿或徹底的消亡。瞭解生死之「變」,才能真正掌握生命的「常」,從而活出無畏的真我。
文釋:既然已經賦予了生命,為何又會有死亡?昨天還在探究生命的意義和狀態,今天卻轉而思考死亡的意義和狀態。生與死好像可以用言語表達和定義,但實際上又無法用言語完全涵蓋或超越。如果對死亡都沒有恐懼了,那麼對生命又還有什麼好恐懼的呢?
人們問生死,最根本的原因是對未知和虛無的恐懼。作為一種有自我意識的生物,人類最大的本能就是「求生」,於是對「死」的天然抗拒和恐懼,驅使人們不斷探問它的邊界和規則。人類也是唯一會思考終極問題的物種,不滿足於僅僅活著,還渴望理解生命的意義。提問的背後,並非僅僅是抱怨死亡的殘酷,更深一層是質疑「生」與「死」為何要同時存在?因為它們必須相互依存,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「道」與「循環」。
發表于歲次乙巳年農曆九月廿一日
《問卜》總覽
https://comprehend2020.blogspot.com/2025/03/blog-post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