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人,多數時候都有選擇的權利。
可以選擇要不要聽朋友訴苦,可以選擇要不要把錢借出去,可以選擇要不要繼續這段感情,可以選擇要不要修行。
當我們對神明訴苦的時候,不會想神明要不要聽。
當我們求神明解決債務的時候,不會想神明有沒有錢。
大家期盼的諸多事,要的是怎樣的結果,或許沒有定論,但不管怎樣,神明都待在那裡,聽盡一切。
如此,卻有一些人想當神,甚至尚未成神就已經把自己拉到和神明一樣高的位置。
神都不見得能隨便的呼風喚雨,這些人卻覺得可以隻手遮天,連神明的事也一起安排了。
但想要當神,首先要捨的便是「選擇的權利」,不能只理會有錢人,不能只理會好看的人,不能只理會聽話的人,不能只理會自己喜歡的人。
「海現萬象美,亦容無限惡,水湛未滌清,渡莫撇其壞,概括並受之。」(開示語錄1122)
既然還有選擇的權利,善與惡有選擇,知足與貪婪有選擇,還沒錯到底,便還有回頭的機會,好壞都是自己的選擇。
「尚有選擇,幸也,憂其莫能如意,問人、問天,久之,猶然未決,乍見果已至,無所作為亦成因。」(開示語錄1023)
明知這條路有重重險阻,有些人必須走,那就沒什麼好顧慮的,但有些人只是為了好強,只是為了別人有,自己也要有,那最好是能適時的打住,兩者的結果很明顯就不會一樣。
「明知其難猶行矣,一為必須一要強,前者莫慮後應止,皆擔其果非同矣,一成正道一入魔。」(開示語錄1470)
還有選擇,就要做善的、好的、對的選擇,特別是已經踏入修行這條路的人,更要謹慎啊!
先別說修行能不能變成神,至少要做個人啊!
「耳無蔽,眾聲皆聞,善言入,惡語擇出,以己之悅而分其類,必見偏頗而得其瑕,修者習萬事不錯一,未修者百誤竟尋常,足該慎矣!立慎矣!」(開示語錄1469)
發表于歲次甲辰年農曆十一月廿三日
《道見》總覽
https://comprehend2020.blogspot.com/2023/12/blog-post_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