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者多,惡者少,明其惡,便知其善。
「無善,惡不立,無惡,善不顯。」(開示語錄792)
「一切之別皆在念,一念之差皆在心,目中好壞,何議?存善,見惡為善,認無故意行惡者;存惡,見善為惡,認無真誠行善者。」(開示語錄912)
「惡之偽善,難察矣!便不察,同善待之。未知其惡,何有惡?其惡於我所忌而生。」(開示語錄662)
諸惡,多是先生惡念,才有惡行,即便臨時起意,那「意」即為惡念。
「有意為之者在其念,無心仍行,亦在念,萬念生於五覺之感,善念如此,惡念同,莫受五覺牽引唯修。」(開示語錄899)
「世間多事偶有巧合,或無妄災,或橫財,善念者,巧合成救,貪念者,巧合成失,惡念者,巧合成縛。」(開示語錄1336)
「惡無計其多,亦不分其重,累十犯為惡,一犯莫等閒,殺害人為惡,誅心者亦然,動念行小惡,終不忌大惡,此刻雖未得,惡念待彼時。」(開示語錄1448)
當然不是有惡念,就一定會有惡行。
「屢言善無行善,非善哉!一念惡未行惡,非惡也。」(開示語錄1240)
有了惡念,雖未執行,多少還是會有影響。
「屢有不順遂,非疏忽之故,非他害之造,該為運所困,莫隨心神傷,積善此間現,終是無損矣,反之若氣極,其敗將擴也,甚或生惡念,前修皆枉然,九衰可轉盛,樸石見藏玉,琢磨得異彩。」(開示語錄1348)
惡之所以為惡,並非以誰的認可來判別。
「善之為善,非汝所悅,惡之為惡,非他所憎。萬物以道生,莫不類,天下循道行,無異端。」(開示語錄656)
很多人會感慨「惡」為何不會斷絕?
「害不止息,因惡不止,惡不止息,因妄不止,妄不止息,因貪不止,貪不止息,因欲不止,萬懼之藪,萬罪之源,皆一欲也,勿縱欲也。」(開示語錄1096)
發表于歲次甲辰年農曆十月廿五日
《道見》總覽
https://comprehend2020.blogspot.com/2023/12/blog-post_30.html